欢迎光临华体会(中国)官网!
旧版官网
体育教育专业
(一)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成立于1977年,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体育教育专业水平评估”,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单位。
本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办学地点在泉山校区,年招生规模约150人。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10人,生师比13.34: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5人,省校级教坛新秀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8人,校级实践教学团队1个。近三年,专业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师获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31项,发表教科研论文92篇,出版著作与教材5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全国冠军16项、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17项;教师获长三角智慧教学大赛第一名,指导学生获长三角智慧教学、全国师范生微课教学二等奖3项。
本专业依托校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快速发展,拥有省级教师教育示范实训中心,配备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室使用面积4017.47平方米;建立在线教学观摩平台2个;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科学实验中心,设置3D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体适能实践实训室等实验分室10间,使用面积2132.1平方米;拥有各类体育场馆15个,总面积78001平方米。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拥有良好的教育情怀和科学的健康理念;具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体育学科理论知识;扎实的运动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学和育人实践能力;拥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能力,能胜任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等工作的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三)核心课程与特色
专业秉持“人才为中心”办学理念,形成了“三堂互动、四级监控、五部融合”的“345”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炎刘模式、援疆支教”的特色实践教育体系。专业开设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保健学、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等核心课程,培养中学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骨干教师。
(四)服务共建
本专业注重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遴选淮南市15所优质的中学作为实习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专业利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社会影响,多元化多渠道服务社会,多次承办省、市级各项赛事,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为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五)就业方向
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向社会提供符合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可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从事大众健身指导和管理;进行相关的体育产业的创业等工作。专业一次就业签约率一直保持90%以上,近年来考研录取率不断攀升,去年达23%。本专业毕业生在各自岗位已成为各中小学和体育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自主创业点遍及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为区域体育经济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核心,把培养“身心统一、尚德崇技、服务社会”的体育人才作为最终目标,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附:人才培养方案
2020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修订).pdf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一)专业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成于2005年,同年开始师范类招生, 2011年,该专业修订为非师范类,2013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近年来,依托淮南师范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本领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结出丰硕教学成果。本系教师参与组建的散打、拳击和武术队尤为出色,散打队在2017、2018年荣获7名全国冠军,拳击队在2021年荣获4名全国冠军,武术队在近五年的省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0余项。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目前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生3人,省级在线教学名师1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1人,国家一级裁判4人。学缘结构多元、学历层次丰富、年龄区间合理。
(二)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坚持内涵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动态调整。目前培养目标为: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安徽的基础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形成横跨运动人体、体育管理、社会体育等学科的多维知识结构;面向社会能够提供体育健身咨询与指导、策划与组织体育活动,在体育产业领域能够创业、经营与管理;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运动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游泳、篮球、运动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
(四)服务共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注重产学研结合,目前有专业实践基地9个,主要分布在安徽及江浙沪地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相对应。合作基地地理位置分布合理,培育目标多元,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高质量培育提供了保障。
(五)就业去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目前已有17年的本科办学实践,培养了14届本科毕业生。随着体育产业的繁荣,近五年的初次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主要活跃于健身指导、体育培训、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岗位,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考编和考研。
在大众健身服务与指导领域,毕业生就业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这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部分学生已在上海巅峰减重、威尔逊健身、美格菲健身等知名公司担任要职。自主创业的学生多选择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公司,取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同时不忘反哺华体会正规平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多个实习、就业岗位。少数学生选择在校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后进入教师岗位。有些则通过考研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华体会正规平台、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附: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体育专业
(一)专业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创建于2011年,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休闲体育专业。本专业立足后工业社会休闲时代背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以“引领地方休闲体育发展”为建设宗旨,把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10余年来,为社会输送了数百名能适应我国休闲体育发展实际需要的、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懂策划组织、能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立足安徽,服务引领地方休闲体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休闲体育理念、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富有休闲体育实践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系统掌握休闲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能从事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休闲旅游推广与经营、户外拓展训练指导与管理。
(三)专业特色
经过十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了“专业学科能力与职业发展合一”的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特色。以学科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发展,形成了体育表演、户外拓展与旅游、商务休闲运动等优势学科课程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占主干课程的76%;师资队伍年富力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3.3%,高级职称教师占46.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86.7%;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一级裁判2人;近三年,学生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形成了以社会需求导向,立德树人为宗旨,聚焦“精专业、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休闲体育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四)服务共建
本专业注重发挥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以“产教结合”、“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对接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社会、行业产业、市场等多方面资源,搭建“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三结合服务共建平台,签约的产学研合作企业11个。近年来,通过社会服务,为企事业、学校和各类团体10000余人次组织承办户外拓展训练、企业休闲团建、运动会等,让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信念和职业自信心。
(五)就业方向
注重休闲体育专业特色人才输送,毕业生可从事大众休闲健身指导、组织策划、商务开发、经营管理,并能胜任体育相关行业指导等工作。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9%,广泛就业于休闲体育企业(如休闲度假村、健身休闲俱乐部、体育咨询管理公司等)、旅游企业(体育旅游)、户外运动行业(户外运动乐园、户外拓展训练机构等)、政府或公益机构(主题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与竞赛场所等)、休闲体育事业机构等单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事休闲体育策划指导与组织管理工作,迅速成长为休闲体育事业企业骨干和管理人才。
(六)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课程
主要开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休闲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休闲团建、跑酷、休闲瑜伽、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商务礼仪案例与实践、户外休闲运动专项、商务休闲运动专项、健身休闲运动专项。
附: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