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爱玲,华体会正规平台教师,中共党员、讲师。她坚持“立德树人”为己任,锐意改革,构建、实施、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荣获长三角智慧教学竞赛一等奖、安徽省智慧教学竞赛一等奖、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生“最喜爱老师”等荣誉称号。
一、不忘初心,屡结硕果
什么是好教育?怎样才能做好教育?什么是学生的生命力,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这些问题从她入职高校12年来,似乎每时每刻都萦绕在她的心间,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促使她去寻找答卷。
为此她关注国家政策,响应党的号召,跟紧时代需求,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成了她毕生的追求。她时时关注国家教育导向,不断充电学习,查阅优质网络资源,观看同名课程或相关课程的幕课视频,不断的丰富知识、完善自我。她认为对于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而言,不仅要教会他们专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拥有优美的体态、达到高超的水平,而且要使他们头脑会思考,提高生命高度,达到人生理想境界;不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受教育的过程,还要让他们从中感受幸福、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她要尝试探寻一种理论、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像礼物般呈现给她亲爱的学生们,积极分享给统一战线的同行们。
她每学期都会申请督导随机听课、邀请同行看课,从他们的反馈中改进提高;她每学期都会关注学生评教,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接受他们中肯的建议;她陶醉于教学时学生那渴望、崇拜的眼神;欣喜于学生的快乐成长;她每年都乐于参加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曾获得校级三等奖4次,校级二等奖5次,校级一等奖4次,省级三等奖2次,省级二等奖1次,省级一等奖1次,长三角三等奖1次,长三角一等奖1次,2019年省教坛新秀、2020年校教学表彰大会代表、2020年安徽省双基教学示范课“体育保健学”、2020年安徽省线上教学优秀课堂“运动解剖学”、2021年安徽省教学成果“OBE理念下基于布鲁姆分类教学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三等奖、2021年“学生最喜爱老师”。从校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到省级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再到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三等奖、一等奖。她对教学的热爱体现在每节课的认真里,在每次比赛的提高里,在精益求精的态度里,在破旧创新的决心里,在勇往直前的劲头里。
比赛成绩并未使她局限于一节课、一门课、一个人,固步自封,而是大胆尝试、推陈出新,迅速推广至所担任的多门课程(目前共7门课,300多个教学视频,400多份文档资料,1300多道原创试题,共开课27学期,102个行政班,选课人数2900,页面浏览量约460万)和同行们。
在她的努力下,不断构建教学课群和教学团队,积极申请教学示范包,推广至全省全国。她常说“教学比赛是展示、是提高、是交流,是碰撞出火花的收获过程,她怎能容忍她和她的学生错过这样的成长盛宴!”并坚持教、研、赛相互促进、互为反哺,曾主持校级质量工程7项、省级质量工程3项。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作业多了,任务重了、要求高了......学生“忙”起来了,虽然偶尔有怨言,但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样积极向上、负责任的好老师,2021年网评她为“最喜爱的老师”。她说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同行的肯定,使她更加坚定的向前走。
二、扎根教研,潜心育人
她用耐心和匠心向体院学子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围绕爱与奉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体育情怀、专业认同、服务社会教育。“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学生体质20年持续下降”......都迫使每一位“体育人”有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这份使命感、责任感显得更加鲜明与迫切。她认真解读国家政策,领悟国家导向,明确专业定位,积极引导每位学生“请党放心,体育强国,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学校体育发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号召。体育教育专业的准体育教师们,不但要有娴熟的技能,更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要会做会教书,还要会讲会育人。她作为理论课的体育教师,深知学生酷爱体育场,不喜教室,喜欢技能训练,厌烦理论学习,她会耐心地跟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薄弱的严重后果,比如:你们真的希望自己变成“学体育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吗?!”现在的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第一关是以什么方式进行选拔?如果想成为人见人爱的体育老师,只会运动技能就可以吗?难道你不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吗?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打磨师范生教学技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她想华体会(中国)更好的跟学生分享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收获和感悟,主动担任体育实习指导教师,积极结合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为契机,主动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核心素养,为教资考试、考编、面试保驾护航,提高竞争力。付出总有回报,因为她的努力,在2020-2022年指导学生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荣获校级一等奖3次、省级三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长三角二等奖各1次,并荣获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她组建学生研究小组加入她的科学研究项目:校级一般项目“大学生生活方式、身体成分、体质健康三者相关性研究”、校级重点项目“高校体测“阿喀琉斯之踵——引体向上”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安徽省高校重点项目““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背景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研究”,为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指导课题组学生获优秀毕业论文。
三、立己正身,率先垂范
她深知“亲其师,信其道!”,想要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自己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加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走近你,想要和你在一起,想要成为你的样子。
她经常说“体育生,体态形象就是行走中的名片!如果你自己一身肥油,你还想要说服人家跟你健身塑形,结果可想而知。”她担任的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课程更需要她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但她是天生的易胖体质,直系三代都是典型的苹果型肥胖,尤其是她生完宝宝后,体重更是惊人,越是有难度就越有挑战性。她借机招募学生一起,通过近一年的调整恢复,学生们都惊叹于她“乐观的心态、科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下的塑身效果,折服于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敢想敢干能坚持的魄力!当然,她也会事无巨细地分享塑形的心得和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疫情期间她带领学生主动摸索线上教学手段,用学习通-直播课堂、学习通在线课堂、学习通同步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授课,并通过腾讯会议与全校的领导老师们分享探讨线上教学经验。同时,也引领、组织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分享,拍摄微视频宣传居家运动,为同心抗疫贡献力量,获得全校师生一直好评。
四、甘为人梯,搭建梦想
她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她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到新的高峰;她甘愿化作春蚕丝吐尽——她用竭尽所能让学生的知识与智慧不断延伸;她甘愿当一名朴素的园丁——她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举办考研交流会,她已经走过了第八个年头,助力100多名考研学生成功上岸。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毕业论文答辩前后,毕业生论文也写好了,没啥心理负担了,她深知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分享喜悦、分享心得、分享资料,而且也是返校聚集最齐整的时候......甚至在2020年因疫情紧张,全国居家线上教学时,还依然坚持举办近300人参加的钉钉线上交流会。对考研交流会,她甚至存在着某种“执念”。她说有三个因素促使她不管多难,都要坚持把交流会办下去。一是因为她考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时,当时的热心的运动医学老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这种帮助与鼓励就像是一扇窗,让她利用老师母校的资源成功上岸,同时也让她感恩于心、毕生难忘。二是2013年时,体院的一个学生向她委屈的诉说自己研究生复试时有多么的孤立无援:“复试时技能展示是羽毛球发定点球和PK,其他学校去复试的学生,都有亲师兄师姐,成群结队的帮忙熟悉场地、实战练习,只有我独自一人,谁也不认识,虽然初试成绩排名第二,但准备阶段在气势上已经被压倒了......”她说当时学生无助无奈的表情到现在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最终无奈被调剂。三是教学中,她逐渐了解到多数学生总会悲观地定位自己,考研压力大,认为自己跟好学校无缘。她经常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而后顺其自然!”通过考研交流会鲜活的实例,向大家展示: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硬件设备,考上好学校的师兄师姐就在眼前!身边的榜样才是“真榜样”,身边的资源拥有了才是“真资源”,进而激励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三个原因使她坚持下来,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她深知,这样做既不能发奖金、不能评奖项、也不能评职称、只为积极上进的学生搭把手、助把力!“传、帮、带”急需要一根绳子,她就来做这根绳子,帮助学生走好人生中这关键的一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考研交流微信群建起来、公众号做起来,她要把他们集结起来,发展成一股力量,一股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力量!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学生、家长、社会眼中最美的教师!